質量是被‘生產’出來的

 新聞資訊     |      2008-09-16 00:00:00
先進的檢測方法是保證優良水質的有力手段,但是,好水質不是“檢測”而來的,而是“生產”而得的。我認為,保證水質必須應做好以下工作:
一、開展基礎質量控制工作
    1、質量教育工作:產品質量的形成,不僅是依靠設備工藝,原材料、環境等物質因素,更重要需要操作為員強烈的質量意識和高度的工作責任心,所以,做好部門人員的質量教育和指導工作是保障優質供水的關鍵。
    2、標準化工作:標準是衡量凈水水質及工作質量的尺度,是企業凈水生產活動的依據,標準化工作包括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,其中技術標準又包括水質標準和工藝標準。
    3、計量測試工作:凈水過程的計量包括:水質試驗、化驗、分析方面的計量,生產工藝控制方面的計量。計量測試工作是保證計量的量值準確和統一,確保技術標準的貫徹執行。沒有計量測試工作,或不能保證計量儀器、儀表的準確性。就談不上貫徹執行技術標準和保證產品質量,也就更無法開展質量控制工作。
    4、質量信息工作:質量信息是包括原水水質、凈水工藝過程、管網及用戶龍頭出水的水質基本數據。
    5、原始記錄:是反映凈水工藝工作狀況及凈水水質的第一手材料,是企業最原始的信息和水質的信息來源。原始記錄要求全面、及時、準確、符合實際、簡明扼要、整齊清潔、字跡工整清楚,原始記錄要做好整理分析和歸檔工作。
    6、質量責任制:建立質量責任制,使供水企業的每一個人都明確規定在質量工作上的具體任務、責任和權力,以使水質工作事事有人管,人人有專責,辦事有標準,工作有檢查,有考核,職責明確,功過分明,從而把水質有關的各項工作和全體職工的積極性結合起來。
二、加強現場質量控制工作
    現場質量控制的任務是建立能夠穩定生產、優質凈水的生產系統,抓好每個生產環節,嚴格執行標準,保證供水水質全面達到超過技術標準的要求。
    1、嚴格工藝紀律:把影響凈水水質的因素切實有效地控制起來,及時消除不良因素。為此要做好人的管理工作,原材料管理(包括原水)設備的管理,工藝的管理和環境的管理。
    2、掌握質量動態:必須進行生產現場水質狀況的綜合統計與分析,包括凈水水質和工作質量的統計與分析,及時發現問題,掌握現狀,明確對策和方向。   
    3、抓好質量檢驗工作:把好材料關,工藝關和出水水質關,及時把檢驗所得信息反饋到生產中去。
    4、加強凈水工藝薄弱環節的管理和改進,建立質量管理點,對質量管理點的管理要明確管理目標、技術標準、管理標準。
三、把好質量檢驗關
    質量檢驗對供水起到把關,預防和反饋的作用。化驗室是水質的專業檢驗和管理機構,首先要樹立“質量第一”、“為用戶服務”思想,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標準,檢驗規章制度,在工作中做到防治結合,以防為主,把好水質關。(制水部 錢立亞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