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到孩子教育,不可避免的談到孩子文化課學習,文化課相較于藝術課、體育運動、思想教育等相對較難,一是學習內容較多戰線較長,二是學習過程相對枯燥,因此文化課學習成了很多父母、孩子頭疼事。這不,我們家兒子才上幼兒園就學會了“撂挑子”,相對美術、手工,學習背誦兒歌他就不是很樂意,高興起來倒是沒的說,不高興他甚至耍起“餓了”背不下去的小聰明,耍小聰明雖說不妥,但我卻為這種成長過程中的“進步”感到欣慰,因為他竟然也會耍我了!當然文化學習不是兒戲,借用四個字便是“嚴肅+活潑”,嚴肅要求學習過程中的專注、認真,而活潑則需要學習要有精神上的放松與享受。面對他的小聰明我也又笑又氣……
一直在關注李玫瑾教授關于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、觀點、分析及對策,我發現在談及兒童家庭教育問題時,李教授的觀點是我們成年人要更多的從自身出發找出原因及對策,找出這個原因不是給予孩子嬌慣和放縱,而是理性、關愛、付出與責任。
是啊,反思他的小聰明,我也有責任,我總是在我認為合適的時間開始了他的學習,孩子也有自己娛樂的時間,也有自己疲倦的時間。而面對這種小聰明我也研究了對應的策略,學習時間需要找對,能固定時間點融入學習習慣最好,但我的原則是我可以退一步讓你娛樂讓你休息,甚至和你商量著來,但當我們約定時間到來就必須認真全身心投入進來,這樣孩子學習興趣不會打消,學習計劃性也得以實施。
養成好的習慣遠不止于此,學習動機、學習興趣、學習能力、學習計劃性、學習方法、學習堅持性需要我們持續的探究。當然,踏入社會步入工作中的我們,亦應該以身作則,工作、生活中也會有各種困難,而我們不可以像未成熟孩子這般逃避或玩起“小聰明”,想出方法與對策良好解決才是關鍵。
(技術部 徐曉猛)